1.內控制度與風險管理: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內控制度的建置、風險評估與降低風險措施。
2.客戶身分確認與監控:包括客戶身分確認、姓名檢核、帳戶與交易的持續監控。
3.資訊系統整合:建立符合規範的資訊系統,以支援疑似洗錢交易檢核與申報。
4.教育訓練:持續進行洗錢防制教育訓練。
1.法令規章的傳達與溝通:確保法遵單位將規章正確傳達並落實。
2.法遵意見的提供:在新服務或重大資金運用前提供法遵意見。
3.缺失處理與教育訓練:對重大缺失的處理程序及對海外分支機構的法遵查核與督導。
1.保險商品的公平招攬與核保:確保身心障礙者的權益並建立相關程序與訓練。
2.金融友善措施與公平待客:推動公平待客原則的落實。
1.商品設計與評估:保險商品評議與管理小組對商品進行設計、查核與檢視。
2.定價與費率調整:檢測費率的合理性並提交董事會進行評估。
3.商業火災保險管理:費率檢測與調整、招攬佣金管理等。
1.風險控管措施:包括交易控管、利益衝突防範、資金全權委託等。
2.清償能力評估 (ORSA):定期檢視其有效性並採取適當策略。
3.風險資本計提:針對自有資本、REITs 及債券進行風險資本計提。
1.電子商務法令遵循:行動應用程式開發與安全檢測的管理。
2.保單作業控管:保戶身分驗證、核保及通報等作業。
3.個資管理與資訊安全:妥善處理個人資料及資訊系統安全管理。
4.應變機制與風險管理:包含應用程式安全管理與資通系統供應鏈風險監控。
1.公司治理機制:董事會與風險管理委員會的職能發揮及檢舉制度。
2.再保險管理:確認文件的完整性與再保險人適格條件的檢核。
註:本篇文章摘錄並整理了多項法令遵循與風險管理之重點,旨在協助稽核自動化知識網的用戶更有效掌握相關法規與管理機制的執行情形。
資料來源:金管會檢查局114年度金融檢查重點
本文的目的為:(1) 對關鍵查核事項(以下簡稱 “KAM”)進行文字探勘;(2) 使用邏輯迴歸模型來分析 KAM。
結論如下:
(1)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在 KAM 報告中使用的詞彙存在顯著差異。
(2) 在 2015 年的東芝醜聞中,其調查委員會指出了若干欺詐性會計程序。在東芝醜聞之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對於「建設」這一關鍵詞及客戶的判斷非常敏感。
(3) 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對會計欺詐非常敏感,並且在其 KAM 報告中使用了「欺詐」這個詞。
我們很高興向您介紹 ICAEA 國際電腦稽核協會 的《國際電腦審計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uditing, IJCA) 最新一期內容!
此期刊收錄於PROQUEST、EBSCO、Goole Scholar 等資料庫,計來自 美國、英國、日本、印度、台灣 等國的學者在本期發表了 7 篇 相關文章,探討最新的AI技術與審計實務。
閱讀本期內容 :https://www.icaea.net/English/Publication/Journal_year.php?year=2024
*高田敏文 (Toshifumi Takada) & 菅陽子 (Yoko Suga),. (2024)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uditing,並由英文譯為繁體中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uditing雜誌由ICAEA國際電腦稽核教育協會發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uditing, 6(5), 53–68. https://doi.org/10.53106/256299802024120601005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許多職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美國財經媒體《Money Talks News》的調查,以下十個職業在2030年前可能逐漸消失或轉型:
1.資料輸入員:重複性工作已被AI自動化技術取代,高效處理資料已成為AI的強項。
2.律師助理:AI快速篩選法律文件並加速法律研究,法律界的AI管理需求不斷增加。
3.文書人員:傳統的文書工作正被自動化所取代,未來將更著重於管理與監控的角色。
4.收銀員:自助結帳系統成為主流,收銀員將轉型為提供更個人化的客戶服務。
5.郵政員工:隨著數位通訊的普及,傳統郵政服務需求日漸減少,逐漸轉向實體與數位配送的整合服務。
6.銀行櫃檯人員:銀行透過自動化提升效率,未來將以財務諮詢與高端客戶服務為主。
7.平面設計師:基礎設計工作由AI處理,但創意與策略仍需人類主導。
8.會計助理:角色轉為資料分析與財務諮詢,需具備解讀與分析財務資料的能力。
9.電話銷售員:AI技術支持行銷策略設計,人類結合資料洞察與創意成為重要優勢。
10.製造業裝配工人:製造業自動化轉型,需擅長監督與操作自動化系統。
人工智慧的發展固然帶來挑戰,但也為助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會。助理不應該只擔心被取代,而是要學會善用AI技術來強化自身能力,尤其是在稽核與資料分析領域中。
* 學習JCAATs Python-Based AI 稽核與資料分析技術:AI技術已廣泛應用於ESG稽核與數據檢測中,例如透過JCAATs系統進行「ESG環境面」、「ESG社會面」與「ESG治理」的查核演練,並提升資料分析效率與準確性。掌握這類技術,將能有效強化稽核管理與決策能力。
* 培養批判式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自動化技術無法處理所有複雜的情境與問題,助理需具備高層次的分析與解決能力,以應對AI無法處理的挑戰。
* 擁抱創新與策略性思維:將重複性工作交由AI處理,自己專注於策略規劃、創意發想與跨領域合作。
* 成為AI時代的領導者:不只是學習使用AI工具,更要學會管理與指導AI技術的應用,成為未來職場的引領者。
立即報名「AI人工智慧電腦稽核軟體應用基本概念與實務演練」,學習JCAATs AI稽核技術,掌握未來職場的關鍵技能,打造專業競爭力!
資料參考來源:Yahoo新聞|2025.03.25
內控制度的強化與永續資訊的納入
全球監管機構強化企業內控制度,要求將ESG納入治理框架,確保透明度與風險管理。企業須建立標準化的永續資訊管理流程,採用國際標準(GRI、SASB、TCFD)確保數據準確性,以降低合規風險。
台灣也透過《證券交易法》等法規要求企業進行永續資訊揭露,從2025年起,所有上市上櫃公司都必須編制永續報告書,並在8月底前完成申報,且需納入年報與投資人報告,確保投資者能獲得完整的企業永續經營數據。違規將承擔法律風險,包括《證券交易法》第20條的民事賠償責任、《刑法》第215條的業務登載不實罪,甚至行政罰款等。
重大案例分析——企業ESG資訊揭露的風險與影響
案例1:美國SEC對淡水河谷(Vale S.A.)的起訴案
2019年,全球最大鐵礦砂供應商之一的淡水河谷(Vale S.A.)在巴西發生水壩崩塌事故,導致270人死亡。事發前,該公司在ESG報告中聲稱該水壩符合國際最高標準,然而事後調查發現,公司隱瞞了安全風險,導致災難發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終對淡水河谷提起訴訟,該公司支付了5590萬美元的罰款,並遭受投資人與社會的高度質疑,品牌信譽嚴重受損。
案例2:ExxonMobil氣候資訊揭露案
全球能源巨頭ExxonMobil在2013年至2016年間,發布的ESG報告中聲稱其減碳政策有效,並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紐約州檢察官認為ExxonMobil的說法存在誤導性,未能真實反映其內部評估的碳排放成本,進而對投資人產生不實資訊,於是提起訴訟。儘管ExxonMobil最終在法院勝訴,但該案顯示投資人與監管機關對於企業ESG資訊的審查力度日益嚴格。
這兩起案例凸顯了ESG資訊揭露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鍵角色。淡水河谷事件顯示,企業若在ESG報告中隱瞞重大風險,不僅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還會面臨巨額罰款與信譽危機。而ExxonMobil案件則反映,即使企業未違法,若ESG資訊與實際策略不符,仍可能遭受監管機關審查與法律挑戰,影響市場信任。
企業內控與ESG資訊管理的雙軌驅動——從合規到競爭優勢
近年來,隨著全球對企業治理與永續發展(ESG)的重視程度提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永續資訊管理已成為企業經營的核心議題。不僅要滿足監管機構對內部控制的要求,更須應對ESG資訊揭露的法規規範。這場變革不僅改變了企業的合規架構,更塑造了未來的競爭優勢。
在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傳統紙本內控問卷已難以滿足企業對效率與準確性的需求。
JCSA系統不僅解決了紙本問卷回收效率低落的問題,更全面提升企業內控管理效能。系統具備線上問卷回收、即時數據統計與快速報告生成等功能,大幅減少人工作業負擔,確保資訊的完整性與精確性。
此外,6.7新版進一步強化永續管理與資安風險控管,新增永續資訊模組,提升ESG報告的管理與風險分析能力,確保企業永續發展的合規性與透明度。同時,資安管理模組聚焦個資安全與數據防護,強化企業資訊安全防護機制,降低潛在風險。
系統亦整合自動化數據視覺化分析,透過分析儀表板幫助管理者輕鬆掌握資訊,提高報告產出速度,一鍵生成報告。此外,動態內控執行進度管理功能,讓企業能即時追蹤內控狀況,提升決策效率,確保內控執行的有效性與精準度。